題:
抹茶是什麼~?
2005-01-27 12:15:33 UTC
如題~抹查....是哪種東西啊~
超好吃~那是什麼什麼作的捏~
二 答案:
?
2005-01-27 12:20:17 UTC
認識抹茶及粉茶

目前市面上正流行「抹茶」及「粉茶」,兩者都呈粉末狀,外觀上極類似,但其加工之原料及加工方法截然不同,因此這二個名稱不可混淆使用,市面上有業者誤將「粉茶」稱為「抹茶」;為讓消費者正確認識「抹茶」及「粉茶」,特將作者在日本收集的抹茶相關資料及茶業改良場研究製造技術經驗,整理為文以供參考。

抹茶」是由「碾茶」利用石磨磨成之粉狀物,其粒徑通常為1~20微米﹙萬分之一公分﹚,大部份的粒徑在3微米以下,於超微粉碎,目前產製抹茶的國家僅有日本而已,其相當產製之抹茶主要供應日粉茶道﹙抹茶道﹚之用。抹茶價位極高,一般茶葉﹙煎茶、玉露茶等﹚在日本零售價是以百公克為計算單位,而抹茶是以十公克為計價單位。但因抹茶主要使用於茶道,因此消費量並不大,近年來日本國內碾茶﹙抹茶之原料茶﹚的年產量約800公噸,而茶葉總年產量約8萬5千公噸至9萬公噸﹙煎茶為主﹚,碾茶產量約占總茶葉產量1%左右,因為僅供特殊用途,雖然售價極高,每年仍維持一定產量。

  碾茶的製造非常講究茶菁原料品質,茶園必須特別注意肥培管理,每年僅利用春茶製作,且在茶芽生長期間,必須搭設棚架,利用稻舉遮蓋,降低日照使茶芽葉綠素含量增加,茶葉呈現濃綠色,兒茶素類﹙苦澀味成份﹚含量降低,安基酸﹙甘味成份﹚含量增加,提高茶葉的甘味;遮蓋方式為;在茶芽展開1~2葉時遮光率60%~70%,經7~10天茶芽展至3葉時加厚稻槁的厚度,使遮光率達到95%~98%,從遮蓋開始,約三星期即可採摘茶芽供製碾茶。



  一般蒸青綠茶﹙煎茶、玉露茶﹚之製造過程為:蒸青→粗揉→揉捻→中揉→精揉→乾燥,花費許多時間在揉捻形成的過程;而碾茶的製造僅有蒸青及乾燥兩個步驟,但蒸青後乾燥前必須將蒸青葉以冷風吹散冷卻去除表面水份,再進行乾燥。乾燥機﹙室﹚的構造亦有其特殊要求,一般長10~15公尺,寬1.5~2公尺,高2.5~4.5公尺,隔為二層,下層初乾,中央溫度為攝氏130~150度,出口溫度為攝氏90~100度;上層再乾,中央溫度為攝氏90~110度,出口溫度為攝氏80~100度。由乾燥機﹙室﹚乾燥出來的碾茶,其葉部含水量約10%﹙極易壓碎﹚梗部含水量50%~55%﹙尚有韌性不易折斷﹚經過梗葉分離機可輕易的將梗、葉分離,篩出之碎葉,再以一般乾燥機以約攝氏60度之熱風乾燥10分鐘,即為粗製碾茶;粗製碾茶經風選機去除黃片,再經切斷機切成0.3~0.5公分之碎片即為碾茶。碾茶以石磨超微粉碎即為抹茶,平均粒徑為3 μ﹙微米﹚,一般細菌的大小為 1μ,可見抹茶是超微的粉狀物,可懸浮在熱水中,不沈澱,因此可供抹茶道以茶筅點茶,呈現鮮綠的茶湯,久置亦無水痕﹙無沈澱現象﹚。



粉茶的意義及其製法

粉茶是利用研磨技術﹙利用粉碎機而非石磨﹚將傳統茶葉研究磨成茶粉,其粒度依利用上之需要有80目~200目﹙其粒徑為180μ至75μ為抹茶粒徑的25~60倍大﹚,縱使目前有部份業者可將粉茶研磨至300目~400目,其粒徑為50~40μ,是抹茶平均粒徑的13~16倍大,乃無法懸浮在熱水,久置即產生沈澱;此即為抹茶與粉茶最大差異處,因此粉茶以供作加工食品之配料為主,在日本已成功的應用在茶葉餅乾、茶葉蛋糕、茶冰淇淋的製作,且已商業化生產。茶改場亦已利用國產研磨機具,開發利用旋風分離研磨技術製造粉茶,其粒度大小由80目~200目,可依需要由調節入風口大小及旋風力而得,其技術已轉移予有興趣開發粉茶多元化食品的業者,目前在市面上已可見到茶麵條、茶餃子皮、茶蛋糕、茶麵包、茶饅頭、茶米糕等以粉茶調製的糕點食品。



本文摘自茶業專訊第23期

由行政院茶業改良場推廣中心提供

作者 : 阮逸明
?
2005-01-27 12:17:14 UTC
抹茶是綠茶磨成的粉。



對身體不錯喔。


此內容最初發佈在 Y! Answers 上,這是一個於 2021 年關閉的問答網站
Loading...